聯(lián)系電話:
0553-8398080
??? 11月24日,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召開了媒體通報會,記者從會上獲悉,《關于居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設施選址工作的決定(草案)》(以下簡稱決定草案)將提交本月底召開的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審議。該草案有兩處亮點,一是廣東將鼓勵采取原地擴建、改建和采用產業(yè)園建設等先進處理模式,避免垃圾處理設施重復選址和分散選址;二是明確了垃圾集中處理設施建設的公益性,提出要建立長效補償制度,讓選址過程更加透明。
??? 隨著經濟的發(fā)展,垃圾處理成為了很多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一大難題。涉及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的新聞都會特別受民眾關注,大凡選址確定,周邊地區(qū)民眾都會發(fā)出反對聲,學界將這種現(xiàn)象概括為“鄰避困境”。從民眾的角度看,對這類設施敏感顯然有著充分的依據(jù),其影響主要來自兩個方面,一是對生活和健康,垃圾處理涉及的運輸、處理等環(huán)節(jié),都會對附近居民生活帶來一定的影響,有的垃圾處理設施由于技術環(huán)節(jié)的問題,更是經常會發(fā)出各種惡臭,居民不堪其擾;二是對資產價值的影響,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完成后,其對生活影響的擔憂會在資產價值上體現(xiàn)出來,比如垃圾處理設施附近的房產,通常就相對不受市場歡迎。
??? 除了垃圾處理設施自身的敏感性,這類設施選址之所以引發(fā)居民的反對,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決策不透明。一些地方通過封閉論證進行決策,未經過嚴格的環(huán)評程序,民眾意見也沒有充分表達。以往在總結垃圾處理設施選址問題時,普遍將其視為一個決策問題,近年來各地吸取教訓,在建設這類設施前,政府部門都會做一系列的游說工作,公益廣告經常向公眾講述垃圾處理的形勢和困難,決策前一般都會聽取公眾意見,聽證會已經成為這類決策的配套程序,從公共決策的角度看,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決策較以往已經有所改善。
??? 但是,上述工作并不會降低決策難度,民眾對這類設施的抵觸情緒依舊濃厚,其邏輯并不難理解:這類設施建設具有公益性,無論最終在何處落地,都必須有人做出犧牲,可對于設施附近的居民來說,公共決策的問題是其次的,設施對他們的影響則是現(xiàn)實的。一個公共決策必須盡可能地均衡風險,而不應該只是讓設施附近的居民來承擔其負面影響,對于生活中任何一個理性人來說,這里面的道理顯而易見,政府在決策時必須尊重他們的訴求。
??? 如何彌補垃圾處理設施給周邊居民帶來的利益損失,此次草案最大的亮點在于建立長效補償制度,此制度在中山等地已經有過嘗試,具體的做法是,垃圾產生單位和公共財政分別拿出部分資金,用于周邊村的配套設施建設管理、環(huán)境改善等。解讀該補償制度,既然最終承擔風險的必然是少數(shù)人,那就以利益補償?shù)姆绞浇o予彌補,公共財政適度偏向設施附近民眾,這意味著遠離風險的民眾讓渡部分利益,如此或能在一定程度上均衡利益,對充滿抵觸情緒的居民而言,補償機制起碼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。
??? 媒體解讀此制度認為它將把“鄰避”變成“鄰利”,其樂觀的依據(jù)在于此制度正視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的利益問題,確立補償制度意味著,今后在決策過程中,政府部門確實多了一個動員的籌碼。但此制度能起到多大的作用還有待觀察,一方面,制度能給出多大的補償是一個變數(shù),另外更重要的是,利益與風險,不同立場和處境的主體會給出不同的判斷,看中補償?shù)娜烁试该半U,而對于將風險意識放到第一位的人來說,這種補償能否緩解甚至消除他們的擔憂,恐怕還是一個未知數(shù)。的確,很多公共決策都需要利益分配方面的智慧,但在垃圾處理設施選址這類問題上,如果單純將它理解為利益問題,則難免顯得庸俗化。
??? 垃圾處理設施選址之所以敏感,核心在于它涉及生命健康這類“終極價值”,確立長效補償機制是極為必要的,但它只能作為輔助手段推動決策,而不能本末倒置,不能認為補償了利益就一勞永逸。廣東在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方面積累了足夠的經驗教訓,今后決策應在制度上有新的嘗試,而專注風險控制、保護設施附近居民生命安全,則是這類決策不能忽視的核心工作。